福建省中学生物林颖韬名师工作室组织参加泉州市省级教育教学开放活动
2021年5月14日,由安溪一中、养正中学、德化一中联合举办的以“聚焦新教材,引领新课堂”为主题的第五场省级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火热进行中,其中生物学学科活动在安溪一中进行。
接力课观摩
14日上午,由福州一中生物教研组长,工作室成员张兴宇老师、永春美岭中学教务处主任林丰开老师、我校生物奥赛国家金牌教练林进旺副校长,三位老师联手打造了三堂精彩纷呈的接力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单元第1、2节内容。三位老师立足新课标进行核心素养立意的大单元整合设计,三堂接力课以重要概念“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为主题,围绕“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整体的学习任务展开,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创生的过程,兼具整体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实现重要概念的内化、顺应、平衡,形成生命观念。
接力课由我校林进旺老师起跑,林老师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短视频引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重组。然后以两则真实情景资料为依托,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基因重组概念。接着以两张图片的对比,由基因重组的教学自然过渡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教学上,让学生阅读书本归纳总结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相关知识,最后在接力区设置悬念把接力棒传给林丰开老师。
林丰开老师接过接力棒,展示13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特纳(Turner)综合征患者及其染色体组成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患病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患病的原因,引出染色体个别数目增加或减少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接着通过情境图片建构染色体成倍增加或成套减少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以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构建、问题探究等形式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以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为例掌握多倍体在育种中的应用,以矮杆抗病水稻品种的培育为例说明单倍体在育种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对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列表比较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数,辨别其发育成的个体的名称,并归纳得出结论,强化对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的理解。
接力课的冲刺棒由张兴宇老师来完成。张老师首先回顾了前两节课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通过对镰刀状细胞贫血实例的分析阐述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接着,以结肠癌为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对细胞癌变的实例分析,进一步巩固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等分析,并展开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联系生活实践,使学生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癌症的防治方法,认识基因突变有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认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个有担当的政府才是人类前行的希望;认同事物具有两面性,基因突变也可以造福人类。最后对大单元“生物的可遗传变异”进行总结,并留下拓展知识,供学生课后学习。
三堂接力课精心地设计了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真实实验、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前概念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冲突,再通过任务解决、模型构建、参与社会议题的评价与解释等多种学习形式,让学生边思、边学、边说、边做,把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并理性看待生物学概念与结论,而非直接呈现总结性语句单纯记忆。从而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让学生会懂得学以致用,会作出理性判断,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得到现场评课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也给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任务的设置以很大的启发。
评课环节
三堂精彩的接力课后,我校生物教研组长余联金老师主持评课。首先是三位开课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开课的思路和意图。他们非常谦虚地表示,在设计接力课之前,三位老师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可遗传变异这个单元教学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尽量让开课效果最理想化,但还存在诸多遗憾。龙岩一中张小依老师、福鼎二中马晓途老师和泉州一中康思婷老师等多位听课老师分享了听课感受,他们觉得这种接力课,形式很新颖,大家很喜欢。三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各有特色,授课老师展示出非常好的教学功底,不仅语言严谨,思路清晰,教学中还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生成性,不仅能答疑解惑,还激疑生惑,意犹未尽。
最后,福建教育学院林颖韬老师进行了总结性点评,他首先对三堂课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指出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即社会责任教育非常到位,如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癌症,并能引导对癌症的思考。林老师还提出了几点建议,如老师不能想当然认为学生理解“变异”这个词,应该提出来让学生明确;再如课堂设计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再如他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提出一些细节可以再优化,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知识中的难点。
专题讲座
专家名片:林颖韬,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特级教师、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福建省中学生物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多次参加高考生物学科福建省自主命题工作,被聘为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副教授,福建教育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福建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讲座精要:5月14日下午,林颖韬老师以其丰富的教研经验和对新课程的深邃思考为与会老师们作了题为《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生物学学科教学与评价》专题讲座,讲座包括“悟顶层设计”、“研教考要求”以及“转教学理念”三方面内容。林颖韬老师首先回顾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若干节点,指出应关注新课程标准以及高考评价体系;接着,他指出在研究教学与考试要求时,应先确定好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关注高考评价体系对考试命题的要求;最后,他提出要转变教学理念,以理论指导教学,通过挖掘教材资源,把握深度与广度,并向与会老师提出了中肯的教学建议。高中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入全面深化阶段,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责无旁贷地为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而使学生能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变化。
讲座结束,林老师还与老师进行交流研讨。与会教师表示对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生物学学科教学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也带来了更多关于教学、关于备考的思考,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多参与、多交流,努力提升。
来源:“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