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讲座课件:人教社谭永平:《科学思维与生物教学》.pptx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热点话题。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形成于科学认识活动,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始终,而生物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具有严格紧密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融入科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但是,
什么是“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包括什么?
怎样在生物学教学中强化科学思维?
……
如果你对此有疑惑,别着急!“人教开讲啦”第二讲,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编审、主任编辑谭永平老师将为我们详细讲解!
01
梳理概念,带你全面了解“科学思维”
02
回归课本,了解生物学教材、教学中的“推理”
03
权威支招,怎样在生物学教学中强化科学思维
1
思维以基本知识为基础,思维品质需要有意识去提升
生物学里的科学思维,以概念为思维细胞!概念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学习中思维的结果。
有充分、必要的事实、现象支撑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学生往往容易理解;缺乏足够支撑而阐述概念、规律的,往往构成学习的难点。
2
让科学思维真正成为教学目标
注意概念学习、探究活动中,隐含的科学思维。
重视思维训练栏目,系统地训练科学思维。
3
教学提问、语言和检测
科学思维的教学要求更加自觉、更加深刻、更加系统!
科学思维培养的目标要求能力与愿望并重!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加强科学思维的教学要有3个基本点:一是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精神和态度;二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获取证据的能力、评价证据的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全面性、深刻性和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