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Bio逸趣 作者:Frdbio
你是否想过,相同的DNA序列为何能分化出千差万别的细胞?答案藏在“表观遗传”的密码中,而甲基化正是其中最关键的调控开关之一!
01 什么是甲基化?
简单说,它是细胞给生物大分子“贴标签”的过程:从活性分子(如S-腺苷甲硫氨酸)上转移一个甲基(-CH₃),精准附着到DNA或蛋白质的特定位置。这种修饰不改变基因序列,却能像调光开关一样,决定基因是“亮起”(表达)还是“熄灭”(沉默)在生物体内,甲基化既可发生在DNA(基因)上,也可发生在蛋白质上,两者是不同类型的生化修饰,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02 DNA甲基化:基因的沉默大师
在DNA上,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位点(胞嘧啶后紧接鸟嘌呤的序列)。哺乳动物中,70%-90%散在的CpG位点被甲基化,而富含CpG的启动子区域(CpG岛)通常处于非甲基化状态——除非细胞需要关闭某些基因。例如: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关闭基因活性(如抑癌基因沉默与癌症相关)抑制基因表达;部分甲基化抑制转座子活性,参与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等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胚胎发育早期经历全基因组去甲基化与重新甲基化,决定细胞分化方向,重启新生命活力。
截至2016年,已发现两种核碱基上可发生天然的、酶促的DNA甲基化:腺嘌呤和胞嘧啶。这些被修饰的碱基是 N⁶-甲基腺嘌呤(N⁶-methyladenine)、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 和 N⁴-甲基胞嘧啶(N⁴-methylcytosine)。
03 蛋白质甲基化:组蛋白的密码笔
蛋白质甲基化属于翻译后修饰,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 是最常见靶点,可发生单、双或三甲基化(如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
赖氨酸和精氨酸甲基化
组蛋白(染色质的“线轴”)的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残基是甲基化的热点。修饰状态直接影响DNA缠绕的松紧度:如H3K4me3(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染色质松散,基因开启;如H3K27me3(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染色质紧缩,基因关闭。非组蛋白(如信号蛋白STAT3)的甲基化还能调控代谢、免疫等通路。
非组蛋白(如STAT信号蛋白、Tau蛋白)也可被甲基化。
催化赖氨酸甲基化的酶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催化精氨酸甲基化的酶是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
DNA甲基化 vs. 蛋白质甲基化的关键区别
04 DNA与蛋白质甲基化协同作用
DNA与蛋白质甲基化并非孤军奋战!它们像精密齿轮般联动:DNA甲基化招募组蛋白修饰酶(如DNMT3A促进H3K9me3)共同抑制基因;组蛋白修饰(如H3K4me3)保护CpG岛,抵抗DNA甲基化侵蚀。
这种协作塑造了细胞身份,也解释了为何同卵双胞胎会有不同表型。
05 异常甲基化:疾病的隐形推手
当甲基化“开关”错位,疾病随之而来,例如抑癌基因高甲基化(如p16沉默),加上 原癌基因低甲基化 ,造成 失控增殖;T细胞DNA全局低甲基化,造成攻击自身组织(如红斑狼疮);Tau蛋白异常甲基化,造成阿尔茨海默症病理累积。06 甲基化研究未来:从诊断到治疗
甲基化检测已成癌症早筛利器(如血液ctDNA甲基化分析);靶向甲基化酶(DNMT/TET)和识别蛋白(如MBD)的药物,正在改写肿瘤与遗传病的治疗格局。
来源网址:什么是甲基化?为啥要甲基化?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