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生命教育观察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和 SOLO 分类理论均是教育领域用于描述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的重要理论,二者在理论基础、分类维度、应用场景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
一、理论背景与起源
-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 提出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于 1956 年首次提出,后经修订(2001 年版)。
-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强调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估。
- 应用场景:最初用于课程目标设计、试题难度规划,后广泛应用于教学设计与评价。
- SOLO 分类理论
- 提出者: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比格斯(John B.Biggs)和凯文・科利斯(Kevin F.Collis),于 1982 年提出。
- 理论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聚焦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方式。
-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分析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结构,评估学习质量与认知发展水平。
二、分类框架与核心维度
(一)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2001 年修订版)
以 “认知过程” 和 “知识类型” 为二维框架,核心维度为认知能力的复杂程度,分为 6 个层级:
层级 | 定义 | 示例 |
---|---|---|
1. 记忆(Remember) | 回忆或识别已学知识,如事实、概念、公式等。 | 背诵乘法表、说出历史事件时间。 |
2. 理解(Understand) |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知识的意义,如比较、分类、总结。 | 解释诗歌的隐喻、概括文章主旨。 |
3. 应用(Apply) | 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境解决问题。 | 用数学公式计算购物折扣。 |
4. 分析(Analyze) | 将复杂信息分解为部分,明确其内在逻辑关系。 | 分析一篇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 |
5. 评价(Evaluate) | 基于标准对信息或方法进行判断或批判。 | 评价一个科学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
6. 创造(Create) | 将元素整合为新的模式或结构,生成原创性成果。 | 设计一个环保方案、创作一首诗歌。 |
(二)SOLO 分类理论
以 “思维结构的复杂程度” 为核心,分为 5 个层级,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与抽象程度:
层级 | 思维特征 | 示例(以 “分析历史事件原因” 为例) |
---|---|---|
1. 前结构(Prestructural) | 未接触相关知识,或因理解错误导致回答无逻辑、离题。 | 用现代价值观解释古代事件。 |
2. 单点结构(Unistructural) | 仅关注单一信息点,未形成完整逻辑。 | 仅指出 “某事件因经济原因发生”,无其他分析。 |
3. 多点结构(Multistructural) | 关注多个独立信息点,但未建立联系。 | 列出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但未说明相互影响。 |
4. 关联结构(Relational) | 将多个信息点建立联系,形成完整逻辑体系。 | 分析经济危机如何引发政治动荡,进而导致事件发生。 |
5. 抽象拓展结构(Extended Abstract) | 超越具体情境,抽象出普遍规律或原理,具备迁移应用能力。 | 从具体历史事件中归纳出 “社会矛盾激化的一般机制”。 |
三、核心差异对比
对比维度 |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 SOLO 分类理论 |
---|---|---|
理论侧重点 | 强调 “认知能力的层级进阶”,服务于教学目标设计。 | 强调 “思维结构的复杂性”,聚焦于学习结果的质量评估。 |
分类逻辑 | 线性层级,从低阶(记忆)到高阶(创造)逐步提升。 | 螺旋式发展,从单点到系统抽象,关注知识整合深度。 |
应用场景 | 课程目标制定、试题难度分层、教学活动设计。 | 学生回答分析、学习质量诊断、认知发展阶段评估。 |
评估对象 | 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侧重 “能力类型”。 | 个体回答的思维结构,侧重 “思维质量”。 |
知识类型关联 | 区分 “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元认知” 知识类型。 | 不直接区分知识类型,关注知识在思维中的组织方式。 |
对创造性的界定 | 将 “创造” 作为最高层级,强调知识的原创性应用。 | “抽象拓展结构” 体现对原理的迁移与创新,更关注逻辑的抽象化。 |
四、相似之处
- 层级化思维:均认为认知发展是从低阶到高阶的渐进过程,层级间存在逻辑递进关系。
- 教学导向:均服务于教育评估,帮助教师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调整教学策略。
- 应用互补性: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使用 —— 布鲁姆用于目标设计,SOLO 用于具体回答的深度分析。
五、实际应用案例
- 布鲁姆的应用:设计一份试卷时,按 “记忆(20%)→理解(30%)→应用(30%)→分析 / 评价 / 创造(20%)” 分配题型,确保覆盖不同认知能力。
- SOLO 的应用:分析学生对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影响” 的回答:
- 单点结构:仅提到 “人工智能能提高效率”,未涉及其他方面;
- 关联结构:既分析效率提升,又讨论就业冲击,并说明两者的相互关系;
- 抽象拓展结构:从具体影响中提炼出 “技术发展与社会适应的平衡模型”。
六、总结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更偏向 “能力导向”,适合宏观教学设计与目标规划;SOLO 分类理论更注重 “思维结构”,适合微观层面的学习质量评估。两者结合使用,可从 “能力类型” 和 “思维深度” 两个维度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为精准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