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社区 · 2025年4月12日 0

超数排卵为什么用促性腺激素,同期性情处理也用此激素吗?

 

来源公众号:高中生物教与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62页“相关信息”中提到,超数排卵是指应用外源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成熟卵子。

图片

那么,为什么要用促性腺激素,而不用此激素?

一、从原理上来分析:激素的分级调节与负反馈机制

1.促性腺激素(FSH/LH)的作用:由垂体分泌,直接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

2.雌激素的作用与反馈机制:由卵巢分泌,除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外,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若使用雌激素,会导致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过高,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反而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而促性腺激素可直接绕过负反馈,直接刺激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实现 “超数排卵”。

二、从两者的作用靶点与生理效应分析

激素类型作用靶点对排卵的直接影响反馈调节效应
促性腺激素卵巢(卵泡细胞)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直接)无负反馈抑制(外源补充)
雌激素下丘脑、垂体、卵巢短期低剂量可促进卵泡发育,长期高剂量会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泡发育停滞、排卵受抑制强负反馈(抑制自身分泌通路)

关键区别:促性腺激素是卵巢的 “上游调控信号”,直接激活卵巢功能;雌激素是 “下游调节产物”,过量会阻断上游信号通路,形成 “刹车效应”。

三、从超数排卵的目来分析

超数排卵是为了获取更多卵母细胞(如良种母牛的体外受精技术),需通过外源激素让卵巢打破自然周期,同时发育多个卵泡。若使用雌激素,会因负反馈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卵巢仅少数卵泡发育,无法实现 “超数”;而直接注射促性腺激素(如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可绕过负反馈,强制启动多个卵泡同步发育,最终排出更多卵子。

四、学生常见误区与辨析

  1. 误区 1:“雌激素能促进卵巢发育,应该也能促进排卵?”
    辨析:雌激素确实参与卵泡发育(如促进卵泡膜细胞增殖),但单独使用时,其负反馈效应会优先抑制垂体,导致促性腺激素不足,卵泡无法成熟(类似 “拆东墙补西墙”)。
  2. 误区 2:“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都属于性激素,作用差不多?”
    辨析:促性腺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垂体分泌),雌激素是固醇类激素(卵巢分泌),二者属于不同激素家族,前者是 “指令信号”,后者是 “执行结果”,不可互相替代。

那么,同其性情处理是否也可以用促性腺激素?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61页“图2-23”中提到“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但教材并没有给出同期发情处理所用激素或药物,部分学生往往将同期发育所用激素仍看作促性腺激素。

其实,同其发情处理并非用促性腺激素。

图片

一、常用激素

  1. 孕激素:如孕酮、甲孕酮、四地孕酮等。
  2. 前列腺素类似物(如 PGF₂α):如氟前列醇、前列烯醇等。

二、作用原理

1.孕激素

通过延长黄体期抑制卵泡生长和发情。给母牛施用孕激素后,其血液中孕激素维持较高水平,抑制卵巢中卵泡发育及发情行为,使母牛处于人为黄体期。当持续处理一定时间(接近自然黄体寿命约 17 天)后停药,母牛体内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解除对卵泡发育的抑制,卵巢上卵泡恢复正常发育,从而使一群母牛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入发情期。

2.前列腺素类似物

通过溶解卵巢功能性黄体来缩短黄体期。若母牛处于发情周期的第 5 – 18 天(黄体存在阶段),施用前列腺素类似物可促使黄体退化,体内孕酮水平降低,解除对卵泡发育的抑制,卵泡开始发育并形成优势卵泡,最终使母牛在集中时间内发情。但该方法对发情后 4 – 5 天的新生黄体无溶解作用,因此实际操作中常需二次处理以提高同期发情率。

来源网址:超数排卵为什么用促性腺激素,同期性情处理也用此激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