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 · 2025年4月1日 0

锁定核心素养,教师必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全景路线图

 

“这节课我明明讲透了知识点,为什么作业正确率还不到70%?”

“小组讨论时学生看似热烈发言,但展示环节却逻辑混乱、漏洞百出…”

“单元测验后才发现半数学生误解核心概念,补救教学时间从何而来?”

这些高频出现的教学痛点,暴露出一个被忽视的真相:当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效果评价三者彼此割裂时,教师如同在迷雾中航行——既难实时感知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也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评环节的断层,正是阻碍核心素养落地的“隐形高墙”。

如何让教学目标、学习过程与评价反馈形成闭环?“教学评”一体化正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关键密钥。

“教学评”一体化能解决的问题有四点:

第一,解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教无评、有评无促的问题。

第二,解决教学评价二元分裂油水分离的问题。

第三,解决评价凌驾于教学之上而不是贯穿其中的问题。

第四,实现目标的核心素养同一导向,即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评价统一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

教学评一体化并非简单叠加教学与评价,而是以目标为纽带,构建“设计-实施-反馈”的动态闭环系统,其核心特征体现在:

点击文字链接回顾原文,深度理解“教学评”一体化:

图片

“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地转化纪要关注好目标的中心引领作用,又要妥善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嵌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构建新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研制新评价予以开展。

以素养为导向重塑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内在的根本遵循便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目标。在宏观层面上,应当立足具体实际做好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构建和转化。在微观层面上,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强化课程思维,系统构建教学/学习目标,可通过“五步三问法”推进:

第一,“教什么”,即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内容。

第二,“学业质量”,即立足课程标准,通过对其中学业质量标准的比对明确该教学内容的学业要求。

第三,“素养要求”,即在明确教学内容与学业质量的基础上,对接该门课程核心素养,思考学生经过内容学习所需掌握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第四,问“三问题”,具体地说:

在此基础上,用“通过(过程),获得(结果),形成/能完成(表现)”的句法结构叙写目标。

第五,“可评估”,即依据SMART标准思考所叙写的目标是否清晰可评,包括Specifie(要明确),Measmabie(可测盘),Atainabe(可习得),Relevant(有相关),Timebound(有时限)。

点击文字链接回顾原文,掌握“教学评”一体化目标设计路径:

图片

链接目标与评价的教学活动升级

教学活动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检视评价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立足于目标定位,服务于评价任务,是目标和评价有效链接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活动

设计采用二步转化法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明确的指向——

第一步:基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

第二步:逆向检视教、学、评的一致性。

点击文字链接回顾原文,掌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设计路径:

从总结性到形成性的评价范式转型

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要素,集中承载了课程思维的意蕴。在宏观层面上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评价设计应注重变革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同时,要依托技术赋能推进评价的数字化转型,关注过程评价,发挥新技术收集过程数据的优势,为实现以评促教与以评促学创造空间。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需要整体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逆向设计,始终指向“学习目标”。用学习的结果设计教学的过程,用“学习目标”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匹配教学的评估任务,用评估任务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学习目标和评估嵌入到教学活动中,确保学习目标的真正落实。

评价标准需遵循三大要求:

点击文字链接回顾原文,掌握“教学评”一体化评价设计路径:

综合实施路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鲜活的课堂案例则是教师探索教学创新的最佳蓝本。以下精选案例深入解析“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要点,展现从学科到跨学科、从模板通路到闭环设计的多元实践路径,为教师提供可借鉴、可落地的教学思路。

点击文字链接回顾原文,结合教学案例直观学习“教学评”一体化:

来源网址:锁定核心素养,教师必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全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