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送 · 2025年7月15日 0

AI赋能教学:不是AI回答的不好,而是你不会提问

 

    AI的时代,可能每个老师都会在手机装上几款软件,像豆包、像deepseek、像文小言、像kimi等等。

    但总有老师问AI个问题,回答的不尽如人意。其实这不是AI的问题,而是你不会问问题。

如一个小学生问他妈妈一个问题,什么是基因?他妈妈把问题抛给豆包。下面是豆包的回答:

图片

    豆包回答的很专业,什么染色体,什么DNA的。让小学生和不专业的妈妈一头雾水。

   请教专业人士后,对AI的提问稍作改变。看豆包的回答。

图片

    这样的回答符合小学生的口味,显然通俗易懂了。

   以上提问的改变其实就多了一个角色定位。AI就像一个万能演员,你不给它定位角色,它只能按“通用模式”表演;但你若明确让它扮演“有10年教龄的初中生物老师”,甚至细化到“擅长用动画比喻讲解细胞结构的初中生物老师”,它的输出会瞬间精准到让你惊讶。

    下面分享3个“角色定位”技巧,让AI真正成为你的备课好帮手。

    生物学科的知识点跨度极大——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到“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再到“各种形态各异的生物”,AI若不清楚你的教学对象,很容易答非所问。

错误示范:“帮我解释一下光合作用。”

AI可能会从光反应、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起,夹杂ATP、NADPH等术语,直接超出初中生的理解范围。

正确示范:“你是有8年教龄的初中生物老师,用3个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光合作用,重点讲‘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避免复杂术语,让七年级学生能听懂。”

AI会立刻切换到“初中生视角”:“你可以把叶片想象成‘植物的厨房’,阳光就是‘燃气灶’,二氧化碳和水是‘食材’,叶绿素是‘厨师’,最后做出的‘饭菜’就是淀粉……”

关键:教龄决定AI的“教学经验”(比如老教师更懂难点拆解),学段锁定知识深度,两者结合,AI的回答会精准匹配你的课堂需求。

   同样的知识点,在“新课导入”“难点突破”“作业设计”等场景下,呈现方式完全不同;面对“调皮好动的班级”和“安静内向的班级”,互动设计也得调整。给AI的角色加场景和学生特点,能让回复直接“能用在课堂上”。

错误示范:“帮我设计一节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课。”

AI可能会给一个干巴巴的流程:“1. 讲解消化系统组成;2. 演示消化过程;3. 提问总结。” 毫无针对性。

正确示范:“你是初中生物老师,要给一群喜欢动手实验的初二学生上‘人体消化系统’新课,帮我设计一个40分钟的教案,包含1个课堂小游戏(比如模拟食物消化路径)、2个互动提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吃饭体验),风格要轻松,带点小幽默。”

AI会立刻加入具体细节:“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口腔’‘胃’‘小肠’,用彩纸模拟食物被‘咀嚼’‘搅拌’‘吸收’的过程;提问时可以说‘你们有没有过饿肚子时肚子咕咕叫?其实是肠胃在提醒你:该给我送“原料”啦’……”

提醒:场景越具体(比如“复习课”“实验课”),学生特点越明确(比如“基础薄弱”“喜欢生物竞赛”),AI的设计越有“落地感”。

    有时候,我们需要AI的回答直接变成“可复用的材料”,比如课件里的思维导图、给学生的错题解析、家长群的知识点科普。这时候,在角色定位后加“目标+输出形式”,能让AI的回复一步到位。

错误示范:“帮我整理一下‘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AI可能会罗列一堆概念:“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定义……” 像一本浓缩的教材,还得你自己再加工。

正确示范:“你是初中生物备课组长,帮我整理‘生态系统’的核心知识点,要求:1. 用思维导图结构呈现,分‘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稳定性’3个分支;2. 每个分支下标注2个学生常犯的错误(比如‘把分解者当成消费者’);3. 最后附1道针对易错点的练习题及解析,适合期末复习用。”

AI会直接输出带框架、标易错、附习题的“成品材料”,你稍作修改就能放进课件。

原理:目标锁定“回答要解决什么问题”,输出形式规定“用什么格式呈现”,两者结合,AI就像你的“专属助教”,直接把成果“打包好”给你。

   下次备课时,不妨先花1分钟给AI写个“角色剧本”——比如“你是个资深的的初中生物老师,现在要……” 相信我,AI会用惊喜回报你的这份“细致”。

你平时用AI备课时,有哪些好用的角色定位技巧?欢迎在留言分享~

来源网址:AI赋能教学:不是AI回答的不好,而是你不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