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通俗生物学 作者:Ffm18234
摘 要: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应成为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能力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目标之一。而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然而,目前在很多学校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这些能力的考察和评价并未得到落实。一直以来,纸笔测验作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评价方式,考察的重点集中在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器材和实验现象的识记能力方面,即把实验能力应该涉及的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等多个目标领域的学习成果,仅当作知识性的学习成果来考察。学生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所以对其进行表现性评价成为可能。实际上,表现性评价以其明确的评定标准,灵活的评定方式以及有效的评定结果,在国内外科学教育中正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科学实验的教学中。
1 表现性评价及其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表现性评价是在行为主义渐趋衰落,建构主义逐渐兴起的背景下,针对传统笔试无法了解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表现而提出的,1987年斯廷金斯(Stiggins)对表现性评价做出了权威性的定义,他指出:“表现性评价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表现性评价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评价学生的真实行为表现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运用表现性评价能够评价学生实际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同时由于表现性评价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评价学生,不仅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与《标准》所倡导的评价理念相吻合,因此表现性评价理应成为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
2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任何评价都应该有明确的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目标指的是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某些学习目标,也是期望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业标准。明确的评价目标能够为学生的活动表现提供方向,所以评价目标一定要明确化、清晰化,以保证学生时刻都清楚自己将被如何评价。评价要依据《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制定的课程目标和每个实验的“具体内容目标”来制定,具体评价内容可根据每个实验的特定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由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可通过设计若干实验项目任务,评价学生实验原理理解程度、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能力、观测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能力、设计操作步骤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排除实验故障的能力。然而,有效评价的前提是根据评价内容和学习目标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判断学生完成具体表现性任务程度的依据,教师利用学习目标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学习,而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评分标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而达到调整学习方法的目的。在表现性评价中,给予学生实施评价的标准,能帮助学生确切地理解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而且评分标准能有助于消解评价的神秘性。
高中生物学实验主要包括两大类: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类实验性质不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差异,所以采用表现性评价指导实验教学时评价标准的设置也有不同。以下分别就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分别做一例举。
2.1 表现性评价在验证性实验中的应用
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的基础上,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一般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要求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来验证某一事实或原理。其特点是先有结论,然后用实验来验证结论。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等。验证性实验评价内容主要从:实验设计表现、操作过程表现、实验报告表现三个方面制定。评价采用百分制,根据实验目标确定每个方面的权重,在布置生物学实验任务的时候,教师将评分标准分发给学生并给予适当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评分标准制定实验计划,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检查自己已经达到的水平,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表1为“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评分标准示例。
其中“实验设计表现”以学生上交的实验预习报告为准,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评定;“操作过程表现”以课堂实验过程为依据,由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评定;“实验报告表现”以提交的实验报告为据,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评定。之后由教师完成统分,并做好记录,作为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依据。之后将各小组的“任务评分标准”分发下去,小组成员一同分析各项得分,反思实验过程,以求下次实验中能表现得更好。
2.2 表现性评价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探究性实验是实验者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探究等。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获得结果、得出结论等几个方面。所以探究性实验评价内容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制定。表2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评分标准示例。
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依据学生上交的预习报告评定;“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评定;“获得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同样,对于评定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评价不只是简单地给出分数,还要对评价分数做出合理的解释,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每次是实验中获得发展与进步。
3 结语
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虽然仅仅只有一学期的时间,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积极和认真与之前的“凑热闹”大不相同。另外,值得窃喜的是学生们已经能够很情愿的去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当然,学生的实验操作、设计、分析结果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但是,将其带入实验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在以前一节课可以完成一个实验,而采用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则会占用学生课前课后的很多时间,无疑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采用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研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且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评价活动,对于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很多教师尝试一两次之后就坚持不下去了。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实现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事半功倍。
来源网址: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