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林祖荣的杂货铺 作者:林祖荣
今天的一题一议前先要说一段废话。
做了一些题,想谈谈对试题命制(而不是试卷)的一些想法。但如果离开具体的题目,泛泛而谈,那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如果涉及很多题目进行比较研究,一是花功夫太多,二是不符合我杂货铺的定位。我不是要写研究论文,更不是要发表,只是见题谈点想法。因此,我定了个“一题一议”的总标题,对有想法的题目拿出来进行一点讨论。当然,说是讨论,也就是我自话自说,我也不准备对每个读者的留言进行回应。我的观点被认为是对还是不对,都不重要,我说的就是一家之言。
选什么题目呢?当然,选高考题是最典型的,但选高考题作例子,会是比较敏感的,如果不是唱赞歌,那就更容易让一些人不舒服,对此我有预估的。但我又想,我只是聊聊题目,每个题目各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视角,更何况我主要目的与篇幅都不是评价,而是分析题目的一些问题及修改的一些建议或修改实例,这完全是学术范畴之内的事,对题不对人的事,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是个头脑简单的人,脑子里没有太多的弯弯绕。在学校,对学校有什么意见与建议也基本是直言不讳。平时只要碰到校长,几乎都是给他提意见,校长听进没听过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他从未生气过。因此,一般的场合我也都习惯说真话,也都认为说真话没有什么不妥。
但我还是收到私信,善意建议我停止这个系列文章,其陈述的理由我就不在此公开了。我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醒。
不过,这一题一议我依然有点想写。我再试试换种方式,比如这一篇,我呈现的题目不再写明哪个省(市)的高考题,官方没公开,网络上真真假假,我写上某某地区的高考题确实不妥。今天的这篇我就标明“来源不详”,它来自网络,但是具体来自哪儿我不清楚。读者也不必去追究,就题论题就好。
还想说明的另一点是,最近不断有老师或学生留言或私信要求我点评一下某某卷或某某题。请以后不要提这样的要求,我一般不会理睬。我写点东西只是有感而发,不想写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有想法就写没想法就不写。我在杂货铺发文,既不想发表,也不想流量,这些对我都没有意义,我只是随性而为。
题目(来源不详):某科创小组将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入小麦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并进行相关检测。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将种子消毒后,取种胚接种到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
B. 在提取的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观察颜色以鉴定DNA
C. 将小麦色素提取液滴加到滤纸条,然后将色素滴加部位浸入层析液进行层析
D. 对叶片抽气处理后,转到富含CO2的清水中,探究不同光照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本题题干核心情境是“将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入小麦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这暗示着实验的核心目标是验证该转基因操作是否成功,以及是否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由于题干说是“将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转放小麦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转基因的受体细胞,选项A说的是受体细胞的获取方式。愈伤组织正是得到转基因植物时最常用的受体系统之一(尤其是对于像小麦这样的单子叶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困难,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相对较低时)。因此A选项的设置是合理的。
选项B (二苯胺鉴定DNA),结合题目情境,这似乎是要检测转基因后DNA的变化,否则干嘛要鉴定DNA呢?但选项中涉及的只是检测总DNA存在与否的通用方法。它无法区分转入的特定基因和植物本身固有的基因。要验证转基因是否成功,通常需要更特异的检测,如 PCR (扩增特定基因片段) 或 Southern blot (检测特定基因整合)。B选项的出现,似乎只是为了考查课本中DNA提取与鉴定,而与题目中转基因植物无关。
选项C (纸层析分离色素),结合题目情境,它的逻辑应该是检测转基因后的植株,叶片叶绿体色素的组成,因为纸层析法是分离和观察植物叶片中总色素组成(主要是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的标准方法。叶绿素是本题情境中转基因的目标产物,但这个实验只能定性地看色素带的数量和位置(即有哪些色素)。它无法直接证明这些叶绿素是由转入的基因合成的,也不能定量比较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差异(这需要分光光度法)。如果目的是看转入基因是否改变了色素组成(如比例异常),这个实验或许有点关联,但题干并未明确此目的,且选项描述的是标准操作而非比较分析。
选项D (探究光合作用强度), 这个实验测量的是植物整体的光合功能。虽然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但光合作用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光强、CO2浓度、气孔导度、Rubisco酶活性、电子传递链效率等)。即使测出了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也很难直接归因于叶绿素合成基因的转入。它更像是研究转基因对植株生理功能的最终影响,而非直接检测基因转入或叶绿素合成本身。要直接关联转基因,需要设置对照(转基因 vs 野生型)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比较。
所以,本题选项中,与情境直接关系的只是选项A,但它发生在转基因之前。选项 A 描述的是转基因操作的起点——获得受体材料(愈伤组织)。这是进行后续基因转化(如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法)的基础步骤。它确实与“获得再生植株”这个整体流程相关,但它是转基因操作的前提条件,而非对转基因结果的检测。
那么,题目真正考查的是什么?
结合选项内容和错误点(C选项的操作错误),这道题目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对四个独立的基础生物学实验操作规范(组织培养无菌操作、DNA鉴定、色素层析、光合作用离体测定)的掌握程度。 题干中的“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入”这个情境,更像是为了给这组实验操作题一个看似“高大上”或“前沿”的背景,但并没有与考查的实验操作内容形成实质性的、逻辑连贯的联系。
它只是一个标签。它没有服务于考查学生对转基因技术本身或其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理解,而是被用来包装一组考查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题目。这反映了某些试题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为了“联系前沿”而“生搬硬套”的现象。更严谨的设计应该让情境与考查点紧密结合,例如加入针对转基因植株的特定基因表达检测、叶绿素含量定量比较或在严格对照下比较光合效率等选项。
如果只是考查四个独立的课本实验,那就干干脆脆去掉转基因的帽子,直接要求分析四个与课本实验相关的基础实验操作。
来源网址:一题一议:试题情境不能仅做标签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