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社区 · 2025年4月25日 0

发酵工程中几例多菌种发酵工艺简介

 

【问题提出】在人教《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中P23提到: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实例不是单一菌种呢?这里补充一些增加认知

一、酱类生产

菌种组合在酱油、豆酱等传统发酵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中,常采用‌米曲霉‌与‌黑曲霉混合制曲‌。

酶系互补米曲霉主要产生中性蛋白酶,而黑曲霉能增强淀粉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弥补单一菌种酶系不足的问题‌。

提升产物质量混合菌种可提高氨基酸含量和风味物质的生成。

二、米酒发酵

菌种组合‌乳酸菌‌(如植物乳杆菌)与‌酵母菌‌(如酿酒酵母)协同作用‌。

功能互补酵母菌代谢产生乙醇和CO₂,乳酸菌生成乳酸降低pH,抑制杂菌‌;乳酸菌分泌淀粉酶分解多糖,为酵母提供可发酵糖源,而酵母代谢产生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促进乳酸菌生长‌。

效果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共生作用可调节酸度并产生独特香气,但需通过工艺控制避免杂菌污染‌。

三、淡豆豉发酵

菌种组合以‌米曲霉‌为主,辅以‌毛霉‌和‌芽孢杆菌。

协同机制米曲霉分泌蛋白酶分解大豆蛋白;毛霉增强纤维素降解能力,释放更多游离糖;芽孢杆菌产生风味前体物质(如短链脂肪酸)‌。

效果‌:提升豆豉的氨基酸含量和风味复杂度‌。

图片

四、普洱茶熟茶固态发酵

菌种组合以‌黑曲霉‌、‌酵母菌‌和‌细菌‌(如芽孢杆菌)为主的自然混合菌群‌。

协同作用黑曲霉分泌淀粉酶和果胶酶分解茶叶细胞壁,酵母菌代谢产生醇类物质,细菌进一步转化生成酯类等风味成分‌。

效果多菌种共同作用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和红褐汤色‌。

在发酵工程中,多菌种协同发酵通过代谢互补、环境调控和产物优化突破单一菌种的局限性,其优势体现在:

代谢网络扩展:不同菌种分工完成复杂代谢路径(如同步分解纤维素、蛋白质、脂质)

环境自适应:通过pH调节、产物抑制维持体系稳定(如乳酸菌产酸抑制杂菌)

产物多样性:生成复合风味物质或功能成分(如酯类、短链脂肪酸)

 

来源网址:【拓展】发酵工程中几例多菌种发酵工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