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高中生物教与学
在解答基因工程PCR类试题时,往往会遇到正向引物、反向引物结合位置的判断,常见问题主要有: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应和目的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如何结合,那个对应那个?正向引物、反向引物应和目的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如何结合,那个对应那个?
一、正向引物与反向引物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向引物也叫正义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和目标DNA双链中编码链(有义链)的5’端区域是一致的。反向引物也叫反义引物,其序列和目标DNA双链中模板链的5’端区域互补。
1.正向引物与反向引物的功能作用
特性 | 正向引物 | 反向引物 |
引导方向 | 沿模板链5’→3’延伸新链 | 沿互补链5’→3’延伸新链 |
产物生成 | 生成互补链(与原始链互补) | 生成原始链(与互补链互补) |
协同作用 | 与反向引物共同框定目标区域,实现双向扩增 | 与正向引物共同确保指数级扩增 |
单链扩增 | 单独使用时仅生成线性单链DNA(效率极低) | 单独使用时同理,无法形成双链指数扩增 |
2.正向引物与反向引物的设计原则对比
设计参数 | 正向引物 | 反向引物 |
序列来源 | 直接复制模板链的5’→3’序列 | 复制互补链的5’→3’序列(反向互补设计) |
GC含量 | 40-60%,避免高GC导致退火困难 | 同正向引物 |
长度 | 通常18-25bp,确保特异性 | 同正向引物 |
避免二级结构 | 需检查自身互补性和发夹结构 | 同正向引物 |
退火温度 | 与反向引物退火温度需匹配(差异≤2°C) | 同正向引物 |
3.常见误区与纠正
误区1:“反向引物是正向引物的反向序列。”
纠正:反向引物是互补链的5’→3’序列,需通过反向互补设计(而非简单反转)。
误区2:“两引物可以随意交换位置。”
纠正:引物位置严格由目标区域的两端决定,交换位置可能导致扩增失败。
误区3:“引物越长越好。”
纠正:过长引物可能降低退火效率,通常18-25bp为佳。
二、正向引物、反向引物与编码链、模板链的关系
在PCR中,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的设计依赖于DNA双链的互补性,而编码链和模板链是DNA双链在基因表达(如转录)中的功能定义。
1.编码链与模板链的定义
编码链也称为非模板链或正义链。在基因表达中,编码链的序列与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一致(仅T→U替换)。编码链的序列方向为5’→3’。
模板链也称为反义链。在转录中,RNA聚合酶以模板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RNA链。模板链的序列方向为3’→5’。
2.正向引物、反向引物与编码链、模板链的结合
在PCR中,DNA双链的每条链均可作为模板,但正向和反向引物的结合链需根据目标扩增区域的方向确定:
正向引物 | 反向引物 | |
结合链 | 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即模板链的5’→3’方向对应的互补链)。 | 结合在互补链的3’端(即编码链的互补链的5’→3’方向)。 |
设计依据 | 直接复制编码链(非模板链)的5’→3’序列(若目标区域包含编码链)。 | 需根据模板链的互补链设计,即反向互补编码链的序列。 |
示例 | 若编码链序列为5′-ATGCCGTA-3’,正向引物设计为5′-ATGCC-3’(与编码链一致)。 | 若编码链为5′-ATGCCGTA-3’,其互补链(模板链)为3′-TACGGCAT-5’。反向引物需设计为互补链的5’→3’方向,即5′-TACGG-3’(与模板链互补)。 |
3.常见误区与纠正
误区1:“正向引物一定结合在编码链上。”
纠正:正向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但其序列与编码链的5’→3’方向一致。编码链本身不作为PCR的模板链使用。
误区2:“模板链在PCR中不参与反应。”
纠正:PCR中两条链均作为模板,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分别结合到两条链的3’端,引导双向合成。
误区3:“反向引物是编码链的反向序列。”
纠正:反向引物是编码链的反向互补序列,需根据模板链的互补链设计。
三、正向引物、反向引物与启动子、终止子的关系
在分子克隆中,PCR引物(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的设计常与目标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密切相关,尤其在构建表达载体时。
1.启动子、终止子位置及作用
启动子位于基因上游(5’端),是RNA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的DNA序列(如原核的T7启动子、真核的CMV启动子)。
终止子位于基因下游(3’端),提供转录终止信号(如原核的rrnB终止子、真核的多聚腺苷酸信号)。
2.正向引物与启动子的关系
(1)在引物中直接添加启动子序列
若需将目标基因置于特定启动子下游,可在正向引物的5’端添加启动子序列(如T7启动子)。这样构建的正向引物组成为:5′-【启动子序列】+【基因特异性序列】-3’。在此正向引物作用下,PCR产物将携带启动子,便于后续克隆到载体中直接驱动基因表达。
(2)利用载体现有启动子
若载体已含启动子(如pET载体的T7启动子),则正向引物需设计在基因起始密码子(ATG)前,并添加与载体匹配的酶切位点,确保基因正确插入启动子下游。
总之,正向引物决定基因的转录起始方向,需与启动子位置和阅读框严格匹配。
3.反向引物与终止子的关系
(1)在引物中添加终止子序列
若需在基因下游引入终止子,可在反向引物的5’端添加终止子序列(如rrnB终止子)。这样构建的正向引物组成为:5′-【终止子序列】+【基因特异性序列】-3’。在此反向引物作用下,PCR产物携带终止子,确保转录在基因末端终止。
(2)利用载体现有终止子
若载体已含终止子(如pUC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下游终止子),反向引物仅需设计在基因终止密码子后,并添加酶切位点。
总之,反向引物决定基因的转录终止位置,需与终止子或载体结构匹配。
4.引物设计中的协同策略
设计目标 | 正向引物设计 | 反向引物设计 |
启动子整合 | 5’端添加启动子序列 | 无需特殊处理 |
终止子整合 | 无需特殊处理 | 5’端添加终止子序列 |
载体克隆(启动子+基因) | 添加酶切位点,匹配载体启动子下游 | 添加酶切位点,匹配载体终止子上游 |
点突变或标签插入 | 在基因内部引入突变或标签(如His-Tag) | 同正向引物 |
5.设计错误的影响
(1)启动子失效:
正向引物未正确添加启动子或酶切位点,导致基因无法插入启动子下游。阅读框错误,导致启动子与基因编码区不匹配。
(2)终止子缺失:
反向引物未引入终止子,导致转录通读(可能影响载体稳定性或宿主细胞生长)。
(3)方向错误:
引物设计的酶切位点方向颠倒,导致基因反向插入(启动子与基因方向相反,无法表达)。
对上述正向引物、反向引物与启动子、终止子的结合,可简单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正向引物通常连接在启动子端(基因的5’端),紧邻起始密码子(ATG),确保扩增的DNA片段起始于启动子下游。若需添加启动子,启动子序列应插入正向引物的5’端(如5′-【启动子】+ATG…)。若载体已有启动子,正向引物需添加酶切位点,确保基因插入启动子下游。例如,原核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正向引物的正确连接应为:5′-CATATG(NdeI位点,含ATG)+基因特异性序列-3’(NdeI位点插入载体T7启动子下游,确保基因与启动子方向一致)。
第二:反向引物:通常连接在终止子端(基因的3’端),紧邻终止密码子(TAA/TAG/TGA),确保扩增的DNA片段终止于终止子上游。若需添加终止子,终止子序列应插入反向引物的5’端(如5′-【终止子】+TGA…)。若载体已有终止子,反向引物需添加酶切位点,确保基因插入终止子上游。例如,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反向引物的正确连接应为:5′-GCGGCCGC(NotI位点)+基因特异性序列(含终止密码子)-3’(NotI位点插入载体SV40终止子上游,确保转录终止)。
来源网址:PCR中正向引物、反向引物的正确连接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