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送 · 2025年4月1日 0

【精准备考】酶切方法及酶切位点的选择

 

(1)单酶切

①过程:先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获得带有相同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片段。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平末端或相同的黏性末端,获得重组质粒。

②缺点:单酶切时,目的基因和载体的所有接口都是相同的,所以容易出现目的基因反接或自身环化,如下图所示。

图片图片

①过程:利用两个不同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使目的基因和载体均具有两个不同的黏性末端,就可以避免反接,并减少自身环化的情况。

图片

②方向:插入位置前后分别要有启动子和终止子,保证目的基因的表达。2.酶切位点选择

(1)不破坏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若在目的基因、标记基因或其他重要结构上有某酶切位点,为避免这些结构被破坏,要避免使用相关的限制酶。

图片

(2)根据T-DNA片段选择限制酶:若对Ti质粒进行操作,则酶切位点应位于T-DNA片段上,才能在农杆菌转化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基因组上。

图片图片

(3)同尾酶的使用:同尾酶是指一组识别序列不同,但切出的黏性末端相同的限制酶。比如限制酶MboⅠ(↓GATC)和BamHⅠ(G↓GATC C)就是一对同尾酶,NotⅠ(GC↓GGCC GC)和Bsp120Ⅰ(G↓GGCC C)也是同尾酶。尽管同尾酶切割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被DNA连接酶连接,但是由于两端的序列不同,连接后的产物失去酶切位点,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会使用。  

图片

例1.(2023·湖北卷)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作为标记基因构建的质粒如图所示。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用不同限制酶酶切后的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受体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

A.若用HindⅢ酶切,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可能不同

B.若用PvuⅠ酶切,在含Tet(四环素)培养基中的菌落,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C.若用SphⅠ酶切,可通过DNA凝胶电泳技术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与否

D.若用SphⅠ酶切,携带目的基因的受体菌在含Amp(氨苄青霉素)和Tet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

答案:D

解析:若用HindⅢ酶切,目的基因可能正向插入,也可能反向插入,转录的产物可能不同,A正确;若用PvuⅠ酶切,重组质粒和质粒中都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因此在含Tet(四环素)培养基中的菌落,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B正确;DNA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分离不同大小的DNA片段,重组质粒的大小与质粒不同,能够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与否,C正确;SphⅠ的酶切位点位于四环素抗性基因中,若用SphⅠ酶切,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重组质粒中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因此携带目的基因的受体菌在含Amp(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在含Tet的培养基中不能形成菌落,D错误。    

例2.(2024·河北邯郸模拟节选)植物内生菌是指能够定殖在植物细胞间隙或细胞内,并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一类微生物。

(1)某酵母菌能分泌一种可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这种酶由W基因编码。为在放线菌中表达W基因,需以图中质粒为载体。W基因以乙链为转录模板链,转录时mRNA自身延伸的方向为________。

图片

注:图中MfeⅠ与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其余不相同。

①很多启动子具有物种特异性,在质粒中插入W基因,其上游启动子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

A.酵母菌启动子    B.芽孢杆菌启动子

C.放线菌启动子

②应使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

(2)利用PCR技术对放线菌是否含有W基因进行________水平鉴定,应根据目的基因(W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来设计________进行扩增。

答案:(1)5′→3′ ①C ②MfeⅠ、HindⅢ EcoRⅠ、HindⅢ (2)分子 引物

解析:(1)转录时mRNA自身延伸方向为5′→3′。①该基因工程是将酵母菌的W基因导入放线菌,想让W基因在放线菌中成功表达,应当选择放线菌启动子。②按照选择限制酶的原则综合分析,MfeⅠ与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但MfeⅠ会破坏目的基因,所以质粒使用限制酶MfeⅠ、HindⅢ切割,含W基因的DNA片段使用限制酶EcoRⅠ、HindⅢ切割。    

(2)PCR技术是DNA分子的体外复制技术,属于分子水平。利用PCR技术扩增,应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使引物与模板链能特异性结合。

例3.(2024·河北邢台模拟)二十碳五烯酸(EPA)能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了EPA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pfaB,并将其导入酵母菌内,通过酵母菌发酵生产EPA。图1和图2分别是转基因过程中使用的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

(1)根据图1分析,利用PCR扩增pfaB基因时,所选用的引物是________。在PCR仪中进行n次循环,需要消耗________个引物。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这两种限制酶分别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采用双酶切方法进行切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据图2分析,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后,可用添加了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对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并表达的酵母菌进行筛选。    

(4)采用PCR等技术可检测pfaB基因是否插入酵母菌染色体中,得到的PCR产物一般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鉴定,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引物5和引物4 2n+1-2 (2)BamHⅠ和HindⅢ 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3)氨苄青霉素 (4)琼脂糖凝胶电泳 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

解析:(1)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端→3′端,扩增产物应该包含酶切位点序列,所以选用的引物为引物5和引物4。一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形成2n个DNA,共含有2n+1条链,除两条亲代的模板链外,剩下的每一条链的形成都需要消耗引物,所以需要消耗2n+1-2个引物。

(2)图示分析:

图片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和HindⅢ分别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采用双酶切的方法对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进行切割,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的反向连接。

(3)由图2可知,四环素抗性基因会被限制酶破坏,因此筛选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并表达的酵母菌时,可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4)采用PCR等技术检测pfaB基因是否插入酵母菌染色体中时,得到的PCR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来源网址:【精准备考】酶切方法及酶切位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