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 · 2025年3月28日 0

学校真实课堂90%都是满堂灌!你怎么看?

 

这些年,教育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课堂改革了,全国的教育专家为了推动教研改革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很多校长为了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每周都会组织老师们看名师的公开课。我们的公开课轰轰烈烈,确实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但从日常的教学视导来看,老师们的日常课堂并不是这样,也对这样的课堂并不太认同。

近日一位老师在网上说:满堂灌是最好的课,是最实用的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写板书,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老师写的条理清楚概念清晰,例题典型,重点突出,学生学的明白,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便于理解记忆,胜似一切花架子公开课

图片

从知识吸收和理解的角度来看,表面上满堂灌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知识量可能较多。比如教师在一节课中能不间断地讲述大量的知识点,在短时间内把知识 “灌” 给学生。然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知识,却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应用方法。当遇到实际问题时,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学生往往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相比之下,让学生自学和讨论,虽然在时间上看起来花费较多,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地探索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这种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能简单地认为是 “浪费时间”。

其次,从教学效率的衡量标准来看,教学效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满堂灌可能在短期内让学生记住了一些知识,但从长期效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自学和讨论的教学方式,虽然前期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但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加高效地自主学习,综合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例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不能用单纯的时间成本来衡量其价值。

对此,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赞同,还有一位网友说道:“学校真实的课堂教学90%是满堂灌,一个2分钟让学生学会的问题,在课堂上自学十分钟,讨论二十分钟,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满堂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确实不利,但满堂灌是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图片

目前的课时量满堂灌模式是最出效果的。

专家提出的教学模式也是可行的,但如果都按照那种教学模式教学,时间绝对是不够的。虽然满堂灌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但在特定情况下,从某些角度来看,目前课时量下的满堂灌模式也可能被认为有一定效果,具体原因如下:

知识传递的高效性在有限的课时内,满堂灌能保证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教师可以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知识体系,有条不紊地将重点、难点知识依次讲解,避免学生因自主探索或讨论而可能出现的知识疏漏或体系不完整的情况。例如,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教师通过连续的讲解,能快速推导公式、讲解定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的知识内容,教师的直接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入门。教师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将复杂的概念、原理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节省学生自己摸索的时间。比如在化学课上讲解原子结构、化学键等抽象概念时,教师通过生动的比喻、直观的模型展示和详细的讲解,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这些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管理的便利性满堂灌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主要是倾听和记录,课堂秩序相对容易维持。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教学,减少了学生因自主活动或讨论可能带来的课堂嘈杂和混乱,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进行。这对于一些人数较多的班级或纪律性较差的学生群体来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

教师可以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在固定的课时内,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确保重要内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避免因学生讨论或活动时间过长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例如,在准备期末考试或重要的升学考试时,教师可以通过满堂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讲解,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和巩固知识点。

考试成绩的提升在当前以考试成绩为重要评价标准的教育体系下,满堂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应对考试。教师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考试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通过大量的例题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例如,在语文、英语等学科的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答题模板和写作套路,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按照规范的格式和方法答题,提高得分率。

满堂灌模式下的大量练习和重复讲解,能够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和题型形成条件反射,在考试时能够快速反应并作答。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地理数据、生物概念等,通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和学生的机械记忆,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准确回忆和作答,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效果往往是短期的、应试的,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来看,满堂灌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确实需要改革,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但是目前的教育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好像更合适。我们的学生很难管理,再加上人数多,大班额真的不太适合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与此同时,课时紧、升学压力大,也不是所有的课都有精力、都有必要去开展探究、项目式学习。

来源网址:学校真实课堂90%都是满堂灌!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