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高中生物教与学
一、“两看”确定突触传递中的异常结果
确定突触传递中的异常结果时,“一看”神经递质类型,即确定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二看”信号影响特点,即确定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或其他类型。具体判断方法如下图所示:

二、几个常用到的兴奋传递异常实例
类型 | 说明 |
肉毒素 |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可以支配效应器肌肉的收缩,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肉毒素由肉毒杆菌释放,作用机理是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肌肉,导致肌肉不能收缩 |
有机磷农药 | 乙酰胆碱酯酶是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导致乙酰胆碱积累,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严重时可因肺水肿、脑水肿、呼吸麻痹而死亡。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有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 |
可卡因 | 神经递质——多巴胺可以使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后被回收。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使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
图示 | ![]() |
三、一个特例——NO
NO是一种特殊的神经递质,由于NO是一种气体小分子,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因此无法通过囊泡存储,也不能通过胞吐释放,而是在需要时通过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经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其受体也不在突触后膜上,而在细胞内。
四、典例精析
例1:(2024·湖北武汉调研)当突触前膜兴奋时,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一部分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另一部分谷氨酸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上的另一种受体,使其释放D-丝氨酸,D-丝氨酸与谷氨酸共同激活NMDA受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谷氨酸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NMDA受体的激活不一定需要与NMDA结合
C.受体②可被谷氨酸激活,使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星形胶质细胞能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答案:C
解析:图示分析: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据题中信息不能得出受体②可被谷氨酸激活,使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例2:(2023·海南卷,9)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
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
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
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A正确;药物W的作用是通过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实现的,与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过程无关,C错误;药物W可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故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D正确。
例3:(2022·全国乙卷,3)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会加剧肌肉痉挛,不能达到治疗目的,A错误;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中断信号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的过程,能够阻止肌肉组织持续兴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B正确;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会使得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降解,从而持续作用于肌肉组织,不能达到治疗目的,C错误;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有利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肌肉组织持续兴奋,不能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
来源网址:“两看法”确定突触传递中的异常结果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