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高中生物教与学
反射弧的填写有时会在神经调节类试题的出现,部分学生常因填写不全或对应结构不正确而出错。本文整理了教材中的主要的一些反射及反射弧的书写,有些无典型的反射结构,在相应括号中作了说明。
1.缩手反射
感受器:皮肤中的痛觉感受器(如指尖)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脊髓的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处理信息)
传出神经:将指令传至效应器的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完成缩手动作)
反射路径:皮肤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屈肌肌群收缩
(依据:教材第2章第2节,)
2.膝跳反射
感受器:股四头肌肌腱中的肌梭(感受机械刺激)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脊髓的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直接控制)
传出神经:将指令传至股四头肌的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股四头肌(收缩导致小腿前踢)
反射路径: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股四头肌收缩
(依据:教材第2章第2节,)
3.排尿反射
感受器: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检测膀胱充盈)
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脊髓的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脊髓低级中枢(控制排尿)+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意识调控)
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促进膀胱收缩)+躯体运动神经(控制尿道括约肌)
效应器:膀胱平滑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
反射路径:膀胱牵张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膀胱收缩/括约肌舒张
(依据:教材第2章第4节,)
4.眨眼反射
感受器:角膜或眼睑的触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三叉神经(将信号传至脑干)
神经中枢:脑干中的眨眼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面神经(控制眼轮匝肌)
效应器:眼轮匝肌(收缩完成眨眼)
反射路径:角膜触觉感受器→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眼轮匝肌收缩
(依据:教材第2章第4节,)
5.体温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
感受器:皮肤冷觉/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将信号传至下丘脑的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自主神经(如交感神经)
效应器:皮肤血管、汗腺、骨骼肌等
反射路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骨骼肌战栗
(依据:教材第3章第3节,)
6.血糖升高时的神经调节
感受器:胰岛B细胞(直接感知血糖浓度变化)或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
传入神经:将信号传至下丘脑的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副交感神经(直接支配胰岛B细胞)
效应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反射路径: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下丘脑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依据:教材第3章第2节,)
7.血糖降低时的神经调节
感受器:胰岛A细胞(直接感知血糖浓度变化)或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
传入神经:将信号传至下丘脑的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交感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髓质)
效应器: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反射路径: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下丘脑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交感神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依据:教材第3章第2节,)
8.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调节
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
传入神经:将信号传至下丘脑的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神经信号:下丘脑通过神经纤维直接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
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肾小管和集合管
效应器: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
反射路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信号至垂体→抗利尿激素释放→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依据:教材第3章第3节,)
9.血钠降低时的调节(醛固酮分泌)
感受器:肾上腺皮质(直接感知血钠浓度变化)
传入神经:可能通过体液信号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
神经中枢:无明确神经中枢参与,主要通过体液调节
传出神经:无
效应器: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重吸收Na⁺)
反射路径: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肾小管重吸收Na⁺
(注:此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无典型反射弧结构)
(依据:教材第3章第3节,)
10.渴觉产生与饮水反射弧
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元(至下丘脑)
神经中枢:下丘脑→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传出神经:大脑皮层指令通过脊髓至效应器
效应器:口腔唾液腺、骨骼肌(控制饮水动作)
反射路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骨骼肌控制饮水
(依据:教材第3章第3节,)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