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博贤学堂 原创:刘倩
时间:2025年3月17日
地点:鹅直播
主题:与连平县交流高三备考经验

“高考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这个主题,随便在网上搜一搜都有好几十个资料来源,我也没啥特别新颖的观点。今天分享我对真题使用的看法吧。
当题目做不完的时候,我们就要静下心来想想哪些题最有权威性,哪些题最经典。当把有限的精力专注于精华部分时,收效最大。
一道高考真题做完之后可以怎么使用?
01 用于盘点基础知识
以广东生物学高考卷2023年21题为例,可以盘点出入侵植物、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位、生态工程自生原理等基础知识。不管学生是否能做对这道题,都可以重看教材巩固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02 看数据分析
准确地说是看“哪些数据支持得到什么结果或支持什么观点”。下题中需要据表分析提出自己对于“无瓣海桑是否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的观点和理由,则需要从表中去寻找证据。

03 看答题规范
看答题规范除了看自己的答题是否符合规范之外,还可以从题干中学习、提炼答题模板。以2023年19题为例,题目并不考查“作出假设”的完整表述,而是降低难度让学生填出关键的名词或句子。这种有两种假设题,两种表述会采用同一句式,模仿就可以。但是如果只让提一个假设呢?这就需要平时对“假设”的写作模板进行提炼方能在考试中不慌乱。

04 看答案来源
如果说生物学高考题有70%的答案来源于题干信息,可能信的人不多。如果不信,自己可以找找看。为什么要看答案来源呢?如果一道题从头到尾都会做固然好,那如果理解不顺、似是而非呢?那就要靠高超的“蒙”技术。“蒙”是为了提高正确率,不是听天由命地抓阉。高超的“蒙”技术依赖于对题干关键词的高度敏感,所以做完一道题并且对订正完答案后,在上帝视角把指向答案的线索都找到、织成网,训练多次,学生一是提高了找关键词的速度和准确度,二是对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更加敏感,逻辑性更强。
总结
在用科研文献命题的背景下,高考题几乎不用刻意规避也很难与模拟题重合。要知道,高考命题人是高校教师,模拟题命题人是中学一线教师或教研员,谁的文献阅读量更大不言自明。因此,与其去研究模拟题,还不如去研究真题。把真题研究透,更容易知道命题者的意图与思考模式。
来源网址:教研 | 如何把高考真题用透?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