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 · 2025年3月11日 0

我对八个常见“教学”概念的理解

 

  这几日,应邀参加一项线上评审活动,根据主办方要求,从上报的几十篇案例中评选出若干篇优秀案例。关于案例的撰写,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在评审中,我也发现不少文章内容、素材以及文笔都很好,但因为行文格式不对,写成了其它文体,最终只能被淘汰,与奖项失之交臂,实在可惜。

  其实,写文章,与解答试题一样,必须认真审题,切忌文不对题,信口开河,更不能敷衍了事,随便糊弄一下,那样便错过了可能获奖的机会。写文章,跟做其他事情一样,你若不认真,那么结果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有些文体或教学概念经常出现,有区别也有联系。现尝试对几个常见的“教学”概念谈谈我的粗浅理解。

  第一,教学设计。也可以简称“教案”。教师在备课时对某一课内容,准备怎么组织教学,按照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而进行的过程性设想或设计。这样的设计是事先准备,课前行为,还没有付诸实施。

  第二,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相比,它是已经发生或实践过的某一课真实的教学过程,或具体事例。一般而言,这样的案例不仅已经发生,而且比较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多为成功的,可以借鉴复制,或重复使用。

  第三,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很多次的教学实践,可以在某一课或几课的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逐步总结提炼出一套带有共性或普适性的教学模板。这样的模式可以适用于其它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相对稳定,也可以修改充实与完善。

  第四,教学论文。对教学中产生或出现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几个环节。一般地,教学论文切口较小,能够具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五,教学课题。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或系列问题,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渐梳理成为课题,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开展深入研究,使得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或有所突破,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有一些基本的格式与要求。

  第六,教学随笔。顾名思义,随着性子,跟着感觉地记录。就是将某一课或某一次教学活动引发的些许思考与真情实感,及时记录下来。可以是细节性的描述回顾,也可以是某一场活动带来的感悟与随想。

  第七,教学叙事。与教学随笔相比,叙事就是叙述事情,是对某一节课或某一项活动进行过程性的记录描述,相对客观与详实。真实性、完整性、过程性特点比较明显,个人感悟以及观点看法想法等相对体现得比较少。

  第八,教学反思。教师对某一课或某一次教学活动重新复盘回顾,并由此引发若干自我反省与矫正。比如哪些环节处理得比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到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而言,思考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以后如何避免与改进解决成为主要部分。

  其实,上述例举的这几个概念,它们之间并非毫无关联,也有很多交叉的内容。可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简言之,除了教学设计还没有发生落实之外,其它的都是在课务活动或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之后,引发的描述、思考、感悟与总结。实践证明,教师自觉养成思考、总结与改进的习惯,对自身专业成长以及个体发展大有裨益。

来源网址:我对八个常见“教学”概念的理解